(通讯员:魏姗姗)近期,陕西省第十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结果正式公布。我院共有16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4项(具体获奖成果见下表),获奖数量创历史新高。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是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规格最高的政府奖,每两年评选一次,对激励全省广大社科工作者加强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和成果运用、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促进优秀成果不断涌现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 序号 | 姓名 | 成果名称 | 成果类型 | 获奖等级 | 
   
    | 1 | 张新科 | 《史记》文学经典的建构之路 | 著作 | 一等奖 | 
   
    | 2 | 刘锋焘 | 历代关中诗歌辑注 | 著作 | 一等奖 | 
   
    | 3 | 柯西钢 | 陕西方言集成.汉中卷 | 著作 | 一等奖 | 
   
    | 4 | 乔全生 | 中国音韵学研究的未来走向 | 论文 | 一等奖 | 
   
    | 5 | 王  伟 | “正统在我”:中古正统建构与文学演进 | 论文 | 一等奖 | 
   
    | 6 | 杨  辉 | “未竟”的创造:《创业史》与当代文学中的“风景政治” | 论文 | 一等奖 | 
   
    | 7 | 李继凯 | 中国现当代作家与书法文化 | 著作 | 二等奖 | 
   
    | 8 | 赵学勇 | 延安文艺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价值体系重建 | 著作 | 二等奖 | 
   
    | 9 | 师海军 | 明代中期关陇作家群研究 | 著作 | 二等奖 | 
   
    | 10 | 杜  敏 | 数字出版知识服务:学术期刊融合发展新引擎(数字出版知识服务:学术期刊融合发展新引擎) | 论文 | 二等奖 | 
   
    | 11 | 刘军华 | 《尚书·无逸》的文体特征及文体学意义——兼谈口头家训的发生与文本的凝定 | 论文 | 二等奖 | 
   
    | 12 | 石  慧 | 再论江淮官话庄组字内外转的对立 | 论文 | 二等奖 | 
   
    | 13 | 尤西林 | 中国当代通识教育的起源背景与现状问题——兼论通识教育“评估-调整”机制的意义 | 论文 | 三等奖 | 
   
    | 14 | 李跃力 | 记忆如何重构历史:创造社同人的“创造社”回忆 | 论文 | 三等奖 | 
   
    | 15 | 赵  文 | Affectus概念意涵锥指——浅析斯宾诺莎《伦理学》对该词的理解 | 论文 | 三等奖 | 
   
    | 16 | 谢欣然 | 从“资本逻辑”走向“人本逻辑”——当代城市空间生产的伦理演变及其中国实践 | 论文 | 三等奖 |